任何运输工具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发动机,尤其是对于飞机来说,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总用限制发动机出口来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进行打压的原因。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俄罗斯就有一颗从苏联继承被传闻美国也造不出的顶尖发动机NK-32,而且为了技术保密,俄罗斯从来就没想过将这一技术共享给中国。 如今30多年过去了,美国难道还造不出这样一颗发动机吗?中国如果现在向俄罗斯索取,俄罗斯会同意共享技术吗? 它是一头用蛮力堆砌的史前巨兽 谈论NK-32,必须闻到一股浓烈的冷战硝烟味,那是个苏美两强掰手腕,一切向对抗看齐的疯狂年代。图-160,一头重达270吨的白色巨兽,必须用超过两倍音速的速度,撕开对手的防空网,而四台NK-32就是它咆哮的底气。 它的设计哲学,充满了苏联式的暴力美学:推力至上,速度为王,其余一切,皆可牺牲。为了榨出惊人的力量,工程师们毫不吝啬地堆砌了当时最顶级的合金材料,造出了一个尺寸夸张的庞然大物。它像一头远古巨兽,贪婪地吞噬着燃油。
在那个年代,这不算缺点,能把一座飞行堡垒推上两马赫,就是最大的功绩。但时代变了,苏联轰然倒下,俄罗斯的日子不好过。人才跑了,钱也没了,NK-32的所谓“升级”,更像是缝缝补补,始终没能跳出八十年代的技术框架。 它老了,跟同时代的西方对手比,它在油耗、寿命、数字化控制上全面落后。就连最核心的推重比,这个衡量发动机效率的硬指标,NK-32也并不占优。NK-32的强大,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强大,它赢在“蛮力”,却输给了“智慧”。
美国人不是造不出,是根本不需要 美国真的造不出NK-32吗?在真正的航空工程师眼里,这问题近乎荒唐。美国的发动机工业,无论是技术、性能还是寿命,长期都是全球的标杆。连我们都曾为俄制发动机的“短命”而头疼不已,问题的症结,从来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要”。 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他们的B-1B,比图-160小了一圈,最大推力稍逊一筹,但推重比却更高,这说明什么?说明美国人从一开始,就用更“聪明”的设计,实现了更高的效率。
而后来划时代的B-2“幽灵”,更是把体重控制在170吨左右。B-2追求的,不是风驰电掣的超音速冲刺,而是对手看不见、摸不着的隐身渗透。战略需求变了,对发动机的要求自然也天翻地覆。 美国空军要的,是在亚音速状态下飞得更远、更省油、更可靠的发动机,要的是能和隐身外形完美匹配的低红外特征。他们不需要为了那短短几十分钟的超音速狂飙,去承受巨大的油耗和后勤噩梦。
这就像你的运输系统,需要的是一支跑得远、拉得多的现代化高效车队,而不是一台马力炸裂、却巨能烧煤的蒸汽火车头,而NK-32就是那台蒸汽火车头。 就算俄罗斯人打包好了白送给美国,美国人也只能客气地回绝。因为他们的作战体系里,根本没有适合它的位置,白送都嫌占地方。因为两国的设计理念,从根上就分道扬镳了。
再好的兄弟,压箱底的宝贝也不会给你 至于俄罗斯不肯卖NK-32给中国,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阳谋。中俄关系很热络,能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战略上常常背靠背。但一碰到底层核心的军事技术,这层窗户纸就变得异常坚韧。 历史的课本,还没凉透,中苏关系的蜜月期很短,刀兵相向的年头可不短。这种地理上紧紧相连的大国,心里永远都会为对方留一根弦。今天的亲密,无法保证明天的一切,这是大国博弈心照不宣的铁律。
NK-32,是俄罗斯战略威慑力量的“命根子”,是他们为数不多、能拿出来镇场子的技术王牌。把这张王牌卖给一个正在飞速崛起,而且什么都能自己琢磨出来的邻居?这无异于自断臂膀配资一流证券配资门户,主动削弱自己的战略安全边界。 普京那句“一颗螺丝钉都不卖”,虽然没有点名,但已经把这条红线划得清清楚楚,这不是关系好不好的问题,这是一个大国最本能的自我保护。好在,我们一直也没强求,因为我们又自己的路要走。
当年的心病,如今已是明日黄花 对今天的中国来说,能不能拿到NK-32,已经无关大局了。我们确实有过漫长的“心脏病”史,主力战机,甚至连歼-20的早期型号,都得仰仗俄罗斯的发动机,那段日子,很憋屈。可此一时,彼一时,经过几十年的埋头苦干,我们的航空发动机,终于挺直了腰杆。 给运-20配套的涡扇-20,已经大批量换装,这颗“中国心”的意义,远不止是让运-20摆脱了动力掣肘。它标志着我们彻底吃透了大型军用发动机的全套技术,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研发体系。这是为未来所有大飞机平台,打下了最坚实的地基。
这其中,就包括万众瞩目的轰-20。所有迹象都表明,轰-20的设计思路,更接近美国的B-2,是一款强调隐身和远程打击的亚音速平台。它的起飞重量,大概率也在200吨上下,这样的飞机,要的是超远航程和隐身能力,根本用不着NK-32那种为超音速而生的“油老虎”。 反倒是从涡扇-20技术衍生而来,经过优化的国产发动机,才是它的绝配。它能提供更高的燃油效率、更低的红外信号,这恰恰是隐身轰炸机最渴求的性能。而且,我们不但有了涡扇-20,还有了给歼-20量身定做的涡扇-15。
也就是说,无论怎么看,中国航空发动机,正走在一条从追赶到并跑的快车道上。在这种时候,就算能拿到NK-32的实物,它的价值也只剩下参考和借鉴。因为它代表的技术路线,我们已经不再需要了。 航空发动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这话一点不夸张。它要在超高温、超高压、超高转速的炼狱环境中,数千小时无故障运转。它拷问的是一个国家材料、制造、控制等所有工业门类的极限。
这道门槛,把世界上绝大多数玩家都挡在了门外,牌桌上,只有寥寥数人。美国是毫无疑问的庄家,家底厚,投入大,技术全面领先。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丰厚遗产,底蕴仍在,但创新乏力,略显疲态。 而中国,是在一片封锁中,硬生生从零开始,靠着自己的血肉之躯,追到了世界前沿,这本身,就是一个工业奇迹。所以,再回头看关于NK-32的种种争论,你会发现,它已经渐渐失去了焦点。
结语 当下NK-32,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圣物,也不是那把非有不可的钥匙,它更像一个历史的界碑配资一流证券配资门户,一面镌刻着旧时代的荣光,一面映照出新棋局的开篇。 在这场终极较量中,真正的关键,早已不是能不能得到别人的心脏,而是我们能否为自己,锻造出一颗颗更先进、更强劲、更持久的中国心,不是吗?
中国经济网2017-05-27《官媒首曝歼20国产发动机进展:涡扇-15现身》 上观新闻2018-01-26《这款让普京点赞的俄新型战略轰炸机有何名堂?》 央视新闻2024-11-23《航展“大明星”签下百亿订单更多飞机将装上“中国心”》
广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